坚持

今天跟一个教书法的老师在线上聊了会天,让我感触很深,老师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坚持,坚持看帖,坚持临帖,这是学好书法的路,没有捷径可走。是啊,想做好一件事,哪里会有捷径呢。

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,不仅在书法上,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如此。回想自己曾经半途而废的那些爱好和目标,往往都是因为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。锻炼、学习、阅读……这些都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和付出。对于普通人来说,“坚持”这件事总是比想象中还要困难。它意味着,你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心力,去面对一个可能永远没有收益或者“性价比极低”的结果,面对无数“值得吗”的拷问。这是条难走的窄路。选择这条路的人,常常被认为“没那么聪明”。这让我想起一部纪录片,《一百年很长吗》,讲述了很多你我一般的普通人的故事。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“黄忠坚”的人。他 16 岁来佛山打工,当包工头,每天奔忙在工地。他喜欢舞狮和练拳,业余时间全部拿来练习。他只有周末才有空骑车去武馆训练,练了很久还是比别人慢半拍。他就一直加练,每次都练到最后一个走。他在十几平米的出租屋里拿着脸盆练习,模拟舞狮的动作。就这样坚持了好多年。黄忠坚说,“功夫没有绝招,一个招式练一万遍就是绝招。”弹幕和评论区一直有人说他应该更务实一点,“去学能安身立命的本事”。但纪录片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:“人投入感情的东西,是没有办法去计算性价比的。”这是一种带着“拙诚”的生活态度:一头扎进自己热爱的事情里,不必计算性价比,不必反复询问值得与否。

但我们仍然忍不住抱有好奇:没有“性价比”的事,如何坚持下来?是什么动力支撑着他们,坚定自己所选择的路?直到我看到《圆桌派》里,一段对于“匠人精神”的重新定义:“他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是只想要「做到最好」,他是很专注在这一刹那。”“我一做我就进去了,这是解脱。”对于投入自己的热爱认真做事的人来说,“坚持”的过程并不难熬,反而是专注和乐在其中的。这种专注和乐在其中的状态,正是坚持的真正意义所在。它不是一种痛苦的忍耐,而是一种享受过程、沉浸其中的生活方式。就像书法老师所说的,每天坚持看帖、临帖,看似枯燥,但当你真正热爱它时,这个过程就变成了与古人对话、与自我对话的契机。

坚持的意义不仅在于最终的结果,更在于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,如何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找到新的意义和乐趣。正如黄忠坚在舞狮和练拳中找到的快乐,他不是在追求一个明确的结果,而是在享受这个过程本身。

在现代社会,我们常常被各种"成功学"和"效率至上"的思想所裹挟,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在于体验和感受。坚持的意义,或许就在于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,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,并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。

这种生活方式也让我们更加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。当我们习惯了在平凡的日子里坚持做一件事时,我们也就具备了应对生活中各种不确定性的能力。因为我们知道,只要坚持下去,总会看到改变和进步。

所以,当我们坚持做着那些看似没有"性价比"的事情时,不妨换个角度思考:这件事是否能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?是否能让我在过程中获得成长和进步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坚持就有了意义。正如苏轼所言:"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"坚持从不是通往成功的工具,其本身就是对生命深度的勘探。那些在重复中照见的晨昏、在专注里触摸到的永恒,早已胜过所有世俗意义上的成败标尺。